-
上次趕集還剩二十文,顏靈花兩文坐牛車到鎮上。
一到鎮上,她立馬找了個位置擺攤。
不到半個時辰,一揹簍的蘑菇就賣完了。
這一揹簍都是單價較高的,賺了九百四十文。
賣完蘑菇,顏靈趕緊跑向豬肉攤。
她上次冇經驗,去晚了,買到的豬肉已經不新鮮了。
這次她要先把肉買了再說。
顏靈跑了好幾個豬肉攤,最後花五百八十五文買了十五斤的五花肉,十五斤的排骨和二十斤的前腿肉。
把肉放在竹屋裡,她不用擔心肉會壞掉。
鎮上太遠了,她不想每次趕集都來。
買完肉後,顏靈將肉放進竹屋,來到魚攤買了兩條草魚。
一共八斤,一斤七文,花了五十六文。
又去買了一隻雞,花了七十八文。
五十個雞蛋,五十文。
五斤小青菜,七文。
小青菜和雞蛋裝在揹簍裡,魚和雞被她拿在手上。
在人前不好讓它們憑空消失。
她來到無人的巷子進到竹屋,將東西都放進竹屋。
她今天來鎮上就打算買魚,所以裝了一桶的水,用來放魚。
把東西放好後,顏靈數了下,還剩一百六十四文。
出了巷子,她又找了個地方擺攤。
她今天打算再多賣點蘑菇。
一揹簍的蘑菇賣完,顏靈就去巷子晃一圈,回來又繼續擺攤。
一直到午時,又賣出去三揹簍的蘑菇,共一百五十斤,賺了一千八百九十文。
加上上次剩下的十八文,和剛纔買東西剩下的錢,現在兜裡有兩千零七十二文。
按大禹朝一兩等於一千文算的話,她現在有二兩銀子和七十二文。
果然做生意是最賺錢的,怪不得商人最富有。
當然了,也要分是什麼生意。
比如賣菜,一天下來也就百八十文。
現在已經是午時,顏靈餓了,她找了個無人的巷子進到竹屋吃午飯。
吃完午飯來到街上買東西。
她剛纔買的那幾樣東西要趁早買才能買到好的。
所以才急著買,剩下的就不急了。
顏靈來到香燭鋪買了香紙,炮仗,又去酒鋪買了一小壇酒,共花了九十文。
這是清明節上墳用的。
至於那些比較複雜的東西,她就不買了。
想到自己這段時間吃那些冇啥味道的菜,顏靈又去買了辣椒,以及各種調料,花了二十五文。
又去買了五個碗,花了五文。
經過成衣鋪時,顏靈看到自己身上滿是補丁的衣服,進去扯了半匹青色和半匹淺藍色的粗棉布,用來做上襦和下裙。
又扯了半匹白色的生絹,用來做內衣內褲。
原主會做衣服,她有她的記憶,應該也會做。
這兩種布料已經是成衣鋪最便宜的布料了,然而還是花了她六百五十五文。
顏靈又到糧食鋪買了一鬥白麪,花了三十七文,比米還貴。
她打算做點饅頭,嘴饞時就拿出來吃。
又買了一鬥糯米,二十五文。
清明節祭祖一般用糯米。
還買了半斤的紅豆,可以和糯米一塊煮。
花了八文。
最後來到雜貨鋪花三十文買了一個一層的蒸籠,用來蒸饅頭。
顏靈在心裡默算了下,減去等下要坐牛車的兩文。
她還剩一千一百九十五文。
東西都應該買齊了。
好像冇啥要買了,可以回家了。
顏靈將所有東西放進竹屋後就坐牛車回家。
趕集回來後,顏靈閒了下來,她打算在清明節前把衣服做出來。
因為有原主的記憶在,衣服做得得心應手。
顏靈用生絹做了兩條內穿的長褲,兩件裲襠背心,和兩件對襟長袖裡衣。
還做了兩套現代內衣和內褲。
不然她總覺得空蕩蕩的冇安全感,而且還會胸下垂。
又分彆用青色和淺藍色的粗棉布做了兩件窄袖的對襟外衣,窄袖方便做活。
為了讓上衣不顯得單調,青色上衣她裁剪一截淺藍色的布料拚接在領口處。
淺藍色上衣裁剪一截青色的布料拚接在領口處。
還做了兩條青色圍裳,用來修飾腰部。
大禹朝的裙子和魏晉南北朝一樣,下裙不是一片式的,而是由好幾種顏色的布料拚接在一起。
顏靈覺得裁剪成一小片一小片縫起來太麻煩。
但是為了讓裙子不顯得單調,她用木棍在院子的泥巴地上畫了裙子的樣式。
然後根據樣式來裁剪所需的布料。
她的畫畫水平還停留在小學,但是裙子不難畫,有個大概輪廓就可以了。
裙子的主打布料是淺藍色,裙子後麵和前麵都拚接上兩塊白色和青色的布料。
白色布料比較單調,顏靈找出原主壓箱底的針線在其上繡了綠色的竹子。
針線是原主娘留下來的東西。
原主九歲才學刺繡,還冇學精她娘就冇了,原主怕浪費針線就將東西收了起來。
顏靈不會刺繡,但她有原主的記憶在,原主覺得自己刺繡功夫不到家,對顏靈來說卻剛剛好。
她不要求繡得精妙絕倫,隻要有個大概形狀就行。
最後她做了兩條一模一樣的裙子出來。
衣服裙子做完,清明節也到了。-
音景小說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小說搜尋網站閱讀穿成孤女:我窮得不行了,穿成孤女:我窮得不行了最新章節,穿成孤女:我窮得不行了 SiLuKe!